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懿辉

  昨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关于乳腺癌的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快乐教授团队的食管癌研究成果同日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攻坚“最毒乳腺癌”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统计,中国乳腺癌患者数量约250万人,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80%。全世界的医学家都想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但这依然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过去我们对乳腺癌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分类的基础上,缺乏系统而精准的分型”。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解释说,随着肿瘤诊疗全面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精准诊断、明确分型与“分类而治”已成为我们进一步提升乳腺癌疗效的有力“武器”。邵志敏教授团队在明确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和遗传易感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多项针对中国乳腺癌体细胞突变和遗传易感变异的大规模研究,绘制出首个中国人群乳腺癌基因组图谱,为精准诊疗奠定基础。

  其间,针对被众人谈之色变的“最毒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研究团队针对治疗中“没有靶点、治疗手段少”等难点问题,发起了持续攻坚,提出了“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策略”,改变了过去“一群人一个方案”的治疗困境,有效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将多线治疗失败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从早年的5%-10%提高到29%。

  正是这些年团队的坚守和创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团队经过十年攻关,发表论著357篇,被Nature系列、Cell系列等期刊他引5259次;累计10项成果写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和规范》,编入NCCN等国际乳腺癌诊治指南;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29省市85家以上单位推广,使逾百万名患者接受了规范诊疗而生存获益。

  邵志敏教授表示,通过成果应用,项目组近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从20年前的不足80%提高到93.6%,超过美国同期5年生存率(90.2%)。乳腺原位癌检出率从早先的5%提升到近年的2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组每年诊治上海市40%以上新发乳腺癌病例,并联合上海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基本覆盖了80%以上的上海市新发病例。

  下周,邵志敏教授将在全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分享这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也将是该大会成立44年来,首位受组委会邀请做主旨报告的中国大陆学者。

  食道癌“中国方案”疗效佳

从绘制中国食管癌基因图谱、创立以精准的“累及野”放疗技术为核心的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方案,到最后形成食管癌放化疗“中国方案”关键技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赵快乐教授团队历时近三十年完成的项目“中国食管癌基因谱特征和放化疗方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同样于昨天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食管癌发病人数占全球一半,且90%以上是食管鳞癌。研究团队从基因层面入手,绘制了中国食管癌的基因图谱,确定了中国人食管癌的特点基因,找到了多个新的放射抵抗新基因。在临床上,优化国际方案和创立了新的放化疗体系。这个新的体系是在传统的国际方案基础上进行多个放疗关键技术革新和放化疗方案融合,包括首次前瞻性设计了食管癌三维适行放疗的“累及野”照射技术,首创了食管癌“后加速”放疗技术等,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最终形成食道癌精准放疗“中国方案”。该方案使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一倍。